所有人都該了解的責任投資原則(PRI)– 投資在能永續的項目上

「高盛針對 1000 家企業進行 ESG 評鑑後更指出,ESG 表現較佳的企業,現金回報率與穩定度都相對較高。」-《ESG 原則 ─ 一個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、環境關懷的三贏辦法》 (宇智顧問公司,2012)

Reference: http://www.phycos.com.tw/articles/6

因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),以及全球針對環境、社會、治理(ESG)方面日益重視,不光是企業界開始重視在日常運營、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利害關係人責任,投資圈也逐漸認同投資報酬表現之外,應該納入更多永續發展指標,作為投資組合的考量。畢竟,過去以股東利益至上的思維,不見得能繼續幫助企業在當代的商業環境中,維持穩健的獲利。

從 2008 的金融海嘯到 2020 的新冠疫情,全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黑天鵝事件,而數據也顯示,有將 SDG 結合公決策,或在生產製造與經營中落實 ESG 的企業,面對突發事件,能夠有較強的恢復力,在營收與股價的反映上,表現也通常能在大盤平均值之上。

對於投資人來說,重視 ESG 概念之企業,多半也擁有較透明的財報,相對穩定且低風險的營運狀況,也因而成為較佳的投資選擇。所謂「社會責任投資(SRI)」便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而誕生,由聯合國體系重新整理,並結合更客觀的量化標準,推出的「責任投資原則」,又稱 PRI(Principle Responsible Investment),成為不少投資人的參考依據。

在選擇適當的投資項目時,除了運營的表現外,企業是否有善盡社會責任,對環境有無造成傷害,乃至在勞工權益、性別平等、上下游供應鏈、再生能源使用狀況、原物料公平交易等「非財務指標」,越來越對那些大型機構,例如美國、加拿大保險基金、日本政府退休基金、挪威主權基金等產生影響,以及促使他們增加持有符合 ESG 的部位。

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(UNEP),早在 2006 年 7 月就出版的報告《Show Me The Money: Linking Environmental, Social and Governance Issues to Company Value》,其中說明了對環境友善,擔負起社會責任,以及更好的內部與外部關係人管理,其實都可以幫助股東賺取更穩定且長遠的利潤。特別是當發展帶來更多問題的今天,重視 SDG、ESG,並參考更嚴謹的 PRI 標準,無疑是必然的趨勢,各國政府、企業、以及個人都會面對到的議題。

UNEP報導可參考:https://www.unepfi.org/fileadmin/documents/show_me_the_money.pdf

Exit mobile version